如何搞好懷孕母豬的飼養

(1)注意觀察懷孕母豬的體重變化懷孕母豬自由采食飼料會因其采食量過高而增加脂肪含量,這種母豬在泌乳期間會喪失較多的體內脂肪,產生較多的繁殖障礙。因此母豬的飼養管理應讓母豬除維持必需的營養外,其初產時體重增加至少為45千克,以后再次配種懷孕,該母豬體重的增加量應逐步減少,到3~5胎配種受孕時,體重增加量為25千克,包括胚和胎盤部分約為20千克。
(2)環境要求懷孕母豬在生理及飼養上均需安靜的環境以便休息,使子宮內能更有效地埋植更多的受精卵,此時期在飼養上應降低飼料喂量,管理上各種粗魯動作或高溫環境、應激等均應減至最少,以避免胚胎的損失或流產。
(3)如果母豬過肥可采取下列方法在母豬日糧中加入3%~4%的氯化鈣,連續喂5天,或在日糧中加入3%的磷酸鈉,連喂7天,不論是對經產母豬還是后備母豬,均有較好的減肥效果。同時不影響母豬的受胎率,也不干擾母豬妊娠的正常進行。
(4)母豬懷孕各期的營養需要母豬整個懷孕期一般分為前期、中期和后期,有的場家分得更細,可根據本場的具體條件而定。各期的飼養要點有所不同。
1)懷孕前期(配種后27天)這期間受精卵一邊發育一邊向子宮移行,胎盤逐步形成并開始著床,胚胎有2次極易死亡期:第一次是配種受孕的第9~13天,附植初期胎盤尚未形成,主要營養是子宮內膜在發情結束或增殖時分泌的一種營養液;第二次是受孕的21天左右,21天附植卵子混合后重新排列分布。因此母豬受到任何應激反應,如:跌倒、打架、高溫、飼料發霉變質、環境突然改變以及各種疾病發生,都極易造成流產或胚胎損失。懷本階段胎兒發育緩慢,不需給胎兒額外加料,如果過量飼養,母豬反而過肥,引起胎兒死亡。一般日喂量為1、8~2千克,冬季可增加10%的喂量,另要求每千克飼料含粗蛋白質小于或等于14%,消化能小于或等于12、97兆焦。
2)懷孕中期(配種后28天至產前34天)除了懷孕60~70天胎盤發育停止,胎兒仍急劇發育易造成死胎外,本階段可不必擔心改變環境會引起流產或死胎。所以母豬也可以合群飼養或重新編群。日糧按中等偏低的營養水平,即每千克飼料含粗蛋白質小于或等于14、5%,消化能小于或等于13、18兆焦,只需維持母豬每天增重45克就可以了。喂量每頭每天2、2~2、5千克。年齡和膘情差的母豬及寒冷季節適當多喂,成熟和膘好的母豬適當少喂。另外青飼料不僅可以飽腹、防止過肥,而且有利于子豬體格健壯,所以懷孕母豬每天可供應2~3千克青飼料,并酌情減少精料量。
3)懷孕后期(產前35天至分娩)本階段胎兒發育迅速,對飼料營養水平要求較高,粗蛋白質高于或等于16%,消化能高于或等于13、39兆焦。喂量是每頭每天喂2、7~3、2千克。另外在營養方面注意供給鈣磷、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B族和微量元素。同時每天還應喂一些青飼料,也可在料中添加2%~5%的油脂。